什麼是外匯訂單塊,以及如何交易它?

什麼是外匯交易中的訂單塊?
在外匯交易中,訂單塊是指機構交易者在某一價格區間內集中大量買入或賣出,從而引發該區域的顯著市場波動。這些區域通常表明機構資金的活躍參與,為散戶交易者提供了判斷未來價格走勢的重要參考,並可作為策略制定的依據。
訂單塊有助於揭示大型市場參與者的進出場位置,從而幫助散戶更有效地規劃交易策略。例如,在市場經歷一段時間的盤整後,訂單塊的形成往往預示著即將出現較大幅度的價格變動。
此外,訂單塊還可用來識別關鍵的支撐位或阻力位,成為交易者進行外匯相關衍生品(如差價合約 (CFD))交易時的重要參考,用於尋找合適的入場或離場時機。
訂單塊有哪些不同類型?
外匯交易中的訂單塊通常分為兩大類:
看漲訂單塊是指在某一價格區間內,大量買單成功壓制住賣方力量,通常預示市場可能出現上漲反轉情況。識別這類訂單塊有助於交易者把握潛在的反轉信號,並尋找建立多頭倉位的時機。
看跌訂單塊則是在特定價格區域,賣方下達大量訂單壓過買方需求,通常表示市場可能迎來下跌反轉情況。識別看跌訂單塊,有助於交易者捕捉下行趨勢,並尋求空頭倉位入場機會。
如何識別訂單塊?
透過技術分析價格圖表,可以找出機構交易者可能集中下單的位置,從而識別訂單塊區域。
以下是常見的識別方法:
市場盤整:訂單塊常在價格經歷橫盤震盪之後形成。此類盤整階段通常反映市場方向不明,而訂單塊的出現則可能預示市場即將突破。
「吞沒」 圖表形態:關注燭台圖(或稱 K 線圖)中的吞沒形態。無論是看漲還是看跌的吞沒蠟燭形態,往往是訂單塊區域的起點,意味著市場走勢可能發生明顯變化。
識別突破與跌破:當某一價格水平附近出現成交量大幅上升時,可能預示該區域為訂單塊所在;而價格強勢突破盤整區間,則更有可能確認訂單塊的存在。
確認信號:可結合技術分析指標,如相對強弱指數 (RSI)、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 (MACD) 及布林帶,進一步驗證訂單塊的位置和可靠性。
如何交易訂單塊
訂單塊交易的核心在於:在機構交易者活躍的價格區域建立多頭或空頭倉位,以順勢而為。
以下是具體操作步驟:
- 學習如何交易:課程和詞典識別訂單塊透過前述技術分析方法,在圖表中找出可能的看漲或看跌訂單塊區域。
- 6.0E-5等待價格確認當價格突破盤整區域後,回撤至訂單塊位置,通常可作為入場信號。可透過燭台形態、成交量變化或其他指標的配合進行確認。
- 3設定入場訂單看漲訂單塊中,若價格回撤並出現上漲信號,可考慮建立多頭倉位;
- 看跌訂單塊中,若價格回撤並顯示下跌趨勢,可考慮建立空頭倉位。
- 4設定止損單將止損*單設定在訂單塊邊界之外、遠離入場方向的一側,以控制可能的虧損風險。
- 5設定離場點與止盈目標結合歷史的支撐與阻力位置,設定合理的離場目標,也可結合風險回報率來決定止盈點。
- 6監控交易持續關注市場動態,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確保交易始終處於可控範圍內。
- 7結合其他分析方法可輔以其他技術分析工具或基本面分析數據(如重大經濟事件或指標)進一步驗證交易邏輯,提升策略的可靠性。
*止損單並非絕對有效,仍可能因市場波動而失效。如需更高保障,交易者可選擇付費使用 「保證止損」 功能。
訂單塊帶來的潛在機會與局限性
訂單塊能夠幫助交易者識別機構交易行為,並為散戶帶來具有參考價值的交易機會。以下將系統解析在外匯交易中使用訂單塊所帶來的重要機會與局限性:
機構活動與市場洞察
訂單塊通常由銀行、對沖基金等機構交易者在執行大規模買入或賣出操作時形成。
潛在機會 | 潛在局限性 |
揭示關鍵價格區域:訂單塊突出顯示機構集中掛單的價格區間,可能意味著價格在此區域存在反轉或盤整的可能性。 |
識別難度較高:交易者可能難以區分真實的機構訂單塊與普通的價格波動,影響判斷準確性。 |
提高市場解讀能力:透過識別機構交易行為,交易者可更清晰地理解市場趨勢和價格走勢。 |
行為存在變數:訂單塊基於歷史操作記錄,無法保證未來機構仍按相同方式交易,策略變動或市場變化均可能影響其有效性。 |
支撐位和阻力位
訂單塊往往與支撐或阻力位重合,為交易者提供明確的進出場參考點。
潛在機會 | 潛在局限性 |
優化交易計劃:將訂單塊作為支撐或阻力區域使用,有助於更合理地設定止損與止盈單位置。 |
穩定性有限:並非所有訂單塊都能形成強支撐或阻力區。在市場劇烈波動或受到重大消息影響時,價格可能會突破這些區域。 |
提升入場信心:看漲訂單塊可能對應強支撐區,而看跌訂單塊則可能代表阻力區,從而為交易者提供潛在的進出場參考。 | 受時間週期影響:不同時間週期下,訂單塊對應的支撐或阻力效果可能有所不同,容易引發信號混淆或判斷矛盾。 |
交易準確性與精度
訂單塊有助於交易者過濾市場噪音,聚焦關鍵價格區域,從而提升交易判斷的準確性與執行效率。
潛在機會 | 潛在局限性 |
明確入場區域:透過識別訂單塊,交易者能夠聚焦圖表中更具參考價值的價格區間,從而提升交易操作的精准度。 |
信號可能失真:訂單塊並非總是可靠,特別是在行情震盪或市場流動性較低時,可能產生誤導性信號。 |
提高信號確認度:將訂單塊與相對強弱指數 (RSI)、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 (MACD)等技術指標結合使用,可增強交易信號的有效性,降低盲目入場的風險。 | 過度依賴單一工具:如果只依賴訂單塊,而忽略其他分析方法,可能導致判斷偏差或錯失重要機會。 |
風險管理
訂單塊可作為設定止損和止盈單的參考依據,幫助交易者構建更清晰、系統的風險控制策略。
潛在機會 | 潛在局限性 |
明確止損位置:將止損單設在訂單塊邊界之外,有助於有效限制虧損,使風險控制更加可控和明確。 |
應對突發波動能力有限:突發新聞或劇烈價格波動可能導致價格突破訂單塊,觸發止損單,造成原本可避免的虧損。 |
合理設定止盈目標:訂單塊通常對應重要的市場價位,有助於設定合理的止盈目標並優化風險回報率。 |
市場不確定性仍在:即使止損和止盈價位設定得當,市場行為仍可能偏離預期,削弱既定風險控制策略的效果。 |
學習曲線與主觀性
要有效理解並應用訂單塊,交易者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持續學習的積累。
潛在機會 | 潛在局限性 |
技能提升:透過深入研究訂單塊,交易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價格行為、市場結構和機構交易邏輯。 所掌握的知識也可延伸應用於其他交易理念和策略中。 |
主觀性較強:訂單塊的識別通常依賴於交易者對圖表的個人解讀,不同人之間可能存在較大分歧。 |
分析工具支持:許多交易平台提供便捷的圖表工具,幫助交易者更輕鬆地識別並標記訂單塊,從而增強分析信心。 |
學習難度較高:對於初學者而言,若缺乏足夠的學習資源或指導,掌握訂單塊的使用方法可能較具挑戰性。 |
市場環境與流動性
訂單塊在流動性充足、走勢清晰的市場環境中表現最為理想。
潛在機會 | 潛在局限性 |
適用於趨勢行情:在高流動性市場中,訂單塊常作為有效的支撐、阻力或潛在反轉信號,為交易者提供具有操作性的策略依據。 | 在低流動性環境中效果受限:在市場活躍度較低或非主要交易時段,訂單塊的表現可能不穩定,價格波動也更難預測。 |
多幣種適用性強:主要貨幣對通常流動性高,訂單塊特徵明顯,適用於多種交易風格與策略。 |
易受市場事件影響:突發事件(如經濟數據公布)可能暫時削弱訂單塊的參考作用,降低其短期預測價值。 |
有沒有具體的訂單塊範例?
以下是兩個實際範例,展示訂單塊在外匯交易中的具體應用方式:
範例 1:EUR/USD 中的看漲訂單塊
EUR/USD 處於下行趨勢中。交易者在日線圖中識別出一根看漲吞沒蠟燭,該蠟燭吞沒了前一根看跌蠟燭,預示價格可能迎來上行反轉。
交易者將吞沒形態前那根看跌蠟燭的價格區間用矩形標記出來,作為潛在的訂單塊區域,並等待價格回撤至該區域。價格進入該區間,意味著機構交易者可能曾在此大量買入,從而強化了這一區域作為看漲訂單塊的有效性。在觀察到進一步的看漲確認信號(如錘子線形態)後,交易者建立多頭倉位。
為控制風險,交易者將止損單設定在訂單塊區域下方,同時將止盈單設定在下一個關鍵阻力位。
範例 2:GBP/USD 中的看跌訂單塊
GBP/USD 持續上漲。交易者在四小時圖中識別出一組看跌吞沒蠟燭,該蠟燭吞沒了前一根看漲蠟燭,表明價格可能即將反轉下行。
交易者將吞沒形態前那根看漲蠟燭的價格區間標記為潛在的訂單塊區域,並等待價格回撤至該區間。當觀察到看跌確認信號後,交易者建立空頭倉位。
為控制風險敞口,交易者將止損單設定在訂單塊區域上方,並將止盈單設定在下一個預期支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