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肯米勒清倉 Palantir:是獲利了結,還是估值預警?

如果你在三年前投入 1 萬美元買入 Palantir,那麼現在這筆投資的價值已超過 15 萬美元,實現驚人的 15 倍回報。

如果當時將同樣的 1 萬美元投入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英偉達,如今資產也能增值至 8.1 萬美元。雖然這代表超過 800% 的報酬,已相當驚人,但仍僅為 Palantir 回報的一半。

一位傳奇交易員卻悄然撤出

就在市場熱度持續升溫之際,億萬富翁斯坦利·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悄悄清倉了他所有的 Palantir 持股。

如果你對他還不熟悉,值得認識一下——他不僅是億萬富豪,更是以精準掌握市場週期著稱的傳奇級交易員。

他曾成功穿越 1990 年代末至 2000 年初的網路泡沫:在泡沫上升階段乘勢而上,在崩盤前果斷撤退,躲過了數兆美元市值的蒸發。

他的操作風格有一個明顯特徵:當市場情緒過熱時,會在高點獲利了結。而如今,他選擇在高點賣出 Palantir

這是否意味著德魯肯米勒對 Palantir 發出了重大預警?
這家公司是否如當年的科技泡沫一樣被市場嚴重高估?
還是這僅僅是一次正常的獲利了結?

讓我們深入分析這場操作的背後原因。

Palantir 的估值是否已過高?

若要找出德魯肯米勒清倉的理由,最直接的推論就是:Palantir 的估值過高。

目前其市銷率(P/S Ratio)高達 100 倍,且在過去一年半持續攀升。

作個比較:

  • 英偉達的市銷率約為 26 倍
  • 科技板塊整體平均市銷率為 7.4 倍

更極端的是市盈率(P/E Ratio):

  • Palantir 當前市盈率超過 600 倍
  • 英偉達為 55 倍
  • 科技板塊平均為 45 倍

這些數據讓不少分析師直言:Palantir 是目前市場上最昂貴的股票之一。

當一家公司估值高到這種程度,通常意味著市場已將未來多年的成長全部反映在股價中——上漲空間極小,而下行風險極高。

從這個角度看,德魯肯米勒的清倉,更像是在為可能到來的股價回調提前避險。

事實上,已有數據指出 Palantir 相較整體科技板塊,估值偏離程度明顯。

基本面能否支撐這樣的估值?

不過,即便是如德魯肯米勒這樣的傳奇投資人,也可能會錯判行情。

那我們來看看:是否有什麼基本面可以支撐 Palantir 當前的高估值?

情況其實比想像中更複雜。

雖然估值高昂,但 Palantir 的基本面也確實亮眼——連續多個季度營收與獲利皆超出預期:

  • 2024 年第四季:營收年增 36%
  • 2025 年第一季:延續強勁成長

分析師預測:

  • 到 2027 年,Palantir 的年營收可望達到 65 億美元
  • 當年預估淨利潤接近 20 億美元

Palantir 本質上是一家 AI 國防公司

  • 公司 55% 的營收來自政府合約,來源穩定且具長期性。
  • 北約多國已被要求在 2035 年前將國防支出提升至 GDP 的 5%,這為 Palantir 帶來巨大政策順風。

其餘 45% 營收來自商業客戶,該領域目前成長迅速,顯示公司正積極推動業務多元化,並強化抗風險能力。

從這些基本面出發,也可以合理推論:德魯肯米勒這次可能看錯了。

這是一家增長迅猛、獲政府支持的高質量企業,也許的確值得目前的溢價估值。

估值建立在「完美執行」的前提上

但問題在於:Palantir 股價上漲的速度,遠遠超過其營收增速。

僅在今年,Palantir 股價已上漲 90%,但營收僅增長 29%。

這代表市場情緒早已領先公司實際表現。

Palantir 當前的估值,是建立在「未來連續數年無任何執行錯誤」的前提之上。
只要出現一點閃失,就可能引發劇烈修正。

結語

Palantir 是當前 AI 國防題材的代表企業之一,但高估值也意味著高風險。
德魯肯米勒的撤出,是策略性避險,還是錯失良機?尚待時間驗證。

Capital.com 將持續追蹤包括德魯肯米勒、巴菲特、邁克爾·布里等傳奇投資人的動態,以及全球市場的關鍵趨勢。

 

Capital.com 是一個僅執行交易的經紀平台,Capital.com 網站上提供的內容僅供參考,不應被視為銷售要約或購買其適用產品或證券的要約邀請。對於所提供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陳述或保證。

 

此處所提供的資訊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未考慮任何投資者的個人財務狀況或目標。任何可能提供的與過往表現有關的資訊都不是未來結果或表現的可靠指標。

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Capital.com(或任何附屬機構或僱員)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對因使用所提供的資訊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任何人根據該資訊採取行動均需完全自行承擔風險。

任何可構成「投資研究」的資訊均未按照旨在促進投資研究獨立性的法律要求編寫,因此應被視為行銷傳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