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危機比想像中還嚴重?
中國經濟正面臨嚴峻困境,而這張圖清楚說明了原因。圖表顯示中國的房地產投資、新開工項目以及房屋銷售的表現。
從2021年中以來,這三項指標皆大幅下滑。由於房地產通常佔中國 GDP 的 25% 至 30%,這對整體經濟構成了重大打擊。
過去的表現無法作為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中國當前的經濟情勢常被拿來與日本的「失落的數十年」相提並論。日本於1990年因房地產泡沫破裂,陷入長期停滯。當時因投機過熱導致泡沫破滅,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的新屋開工數便不斷下降,並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GDP 幾乎陷入零成長。這一情況與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局面高度相似。如果日本的經驗可作為參考,那麼中國的前景恐怕不容樂觀。
中國的經濟挑戰不止於此。另一張圖顯示自1960年代以來中國年度 GDP 增長情況。從1980年代至2010年代,中國年均 GDP 增長率高達 9%,帶領全國擺脫貧困,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然而,過去幾年來,這一成長動能幾乎停滯,部分原因來自房地產危機,但問題遠不止於此。
我們也可以觀察中國消費者習慣的變化。自2021年房市危機爆發以來,個人消費支出與消費者信心明顯下降。這使中國經濟逼近通縮邊緣,在過去一年中已兩度短暫進入通縮。目前的通脹率約為 -0.7%。擺脫通縮是極為艱鉅的任務。中國消費者傾向儲蓄多於消費。圖表顯示,個人消費支出僅佔中國 GDP 的 39%,僅為美國的一半。要刺激消費,北京面臨巨大挑戰。
隨著中國經濟危機不斷加深,前景日益不明朗,外國投資人開始撤資,導致外商直接投資(FDI)持續下滑。自2023年中以來,FDI 數據連續走低,甚至進入負值區間,進一步抑制經濟成長。
與日本的案例進一步對比後可見,中國還受到人口老齡化與總人口萎縮的雙重拖累。2023年,中國出現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的轉折點,意味著人口與經濟雙雙縮減。從2020年人口結構圖可見,60歲以上人口已突破3億,並即將退出勞動力市場。換句話說,中國目前最大的人口群體正步入退休年齡,這對生產力與整體社會構成嚴峻挑戰。相較之下,1990年日本經濟進入「失落時代」時,人口老化的情況反而還沒這麼嚴重。
相對地,美國的人口年齡結構更年輕,有更多新生代進入勞動市場來支撐經濟成長。
中國政府雖面臨空前挑戰,但也正積極應對。政府已宣布一系列刺激政策,包括向股市注入流動性、協助地方政府進行債務再融資等,以重振經濟活力。
我們可從中國 A50 指數的表現觀察這些政策的影響。該指數涵蓋中國市值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可透過 Capital.com 交易,代碼為 CN50。
在2024年9月宣布刺激措施後,A50 在短短兩週內反彈逾40%。這些舉措雖然在短期內穩定市場,但中國經濟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
或許中國數十年的高速成長已經來到臨界點
尤其在美國前總統川普威脅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60%關稅的背景下更顯明顯。當前對中商品的關稅為20%,但未來仍可能提高。
雖然中國對美出口僅佔其 GDP 約3%,聽起來比例不高,但若關稅持續擴大,足以對中國經濟造成實質衝擊。
從多頭的角度來看,有人認為中國政府的刺激政策將足以扭轉頹勢並推動經濟重回成長。北京已承諾將持續推出更多刺激手段,並已多次調降利率,這通常有助於提振股市。中國 A50 對流動性變化極為敏感,歷史上在刺激政策加速時曾出現大幅反彈。
例如2015年,中國降息並加大流動性投入,使 A50 飆升逾100%;2020年,中國亦透過財政與貨幣手段支持經濟發展。
若北京如以往般透過降息、財政支出或直接干預市場等措施持續救市,A50 指數仍有進一步上行的潛力。
但若市場判斷中國經濟困境將持續,做空 A50 可能是一項有效策略。2018至2019年中美貿易戰期間,A50 曾大幅下跌。如今關稅議題再起,歷史或將重演。
不過另一面,A50 自2024年底以來展現出強勢的多頭格局,價格持續創出更高高點與更高低點。其100日、150日與200日移動平均線全數呈上升趨勢,顯示刺激政策可能正在發揮實效。
若政府支持持續、消費信心回升,A50 或仍有上漲空間
然而,若財政政策不足或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中國股市可能承壓回落,並跌破關鍵均線支撐。
相對而言,若刺激政策成功抵銷關稅衝擊並帶動經濟復甦,A50 上漲潛力依然可觀。
也許,中國最嚴峻的時刻已經過去,但復甦之路仍然漫長而艱難。高速增長的時代,或許已經畫下句點。
Capital.com 將持續為您追蹤市場最新動態,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