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巨頭」在股票交易中指的是什麼?

什麼是「七巨頭」?
「七巨頭」 (Magnificent 7) 指的是由七家規模龐大、增長迅速,並在科技相關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的美國公司組成的股票組合。「七巨頭」 (Magnificent 7) 這一概念由美國銀行分析師 Michael Hartnett 於 2023 年提出,並迅速受到市場關注。它是對早期市場分類(如 FAANG——Facebook(現為 Meta)、Apple、Amazon、Netflix 和 Google(現為 Alphabet))的拓展,凸顯了高增長、創新驅動型企業在股市中的主導地位。
與傳統指數不同,「七巨頭」並非基於固定的納入標準,而是根據市場影響力形成的非官方分類。由於這些公司的市值占比較高,其股價波動往往對美國科技 100 指數 (US Tech 100) 和標普 500 指數 (US 500) 產生重要影響,甚至能夠左右整體市場走勢。
截至 2025 年 2 月,「七巨頭」股票在 US 500 中的總市值占比已超過 30%,而在 US Tech 100 中更是接近 60%,足見其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七巨頭」包含哪些股票?
「七巨頭」 (Magnificent 7) 包括 Apple、Microsoft、Amazon、Alphabet、Meta、Nvidia 和 Tesla。這些公司憑藉強大的市場影響力、持續增長的營收,以及在全球股指中的重要地位,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 |
公司 |
股票代碼 |
行業 |
業務重點 |
學習如何交易:課程和詞典 |
Apple |
消費性電子產品 |
iPhone 和 Mac 銷售、自研晶片創新產品、AI 驅動的軟件優化。 |
|
6.0E-5 |
Microsoft |
技術與雲端運算 |
AI 賦能的企業工具,AI 研究與開發,Azure 雲端服務。 |
|
3 |
Nvidia |
半導體與 AI |
AI 硬件場引領者,資料中心 AI GPU,H200 和 Blackwell 晶片系列。 |
|
4 |
Amazon |
電子商務與雲端服務 |
AWS 雲端基礎設施,AI 驅動的物流系統,Prime 訂閱服務。 |
|
5 |
Alphabet |
搜尋與雲端運算 |
Google 搜尋業務,AI 模型 (Gemini),YouTube 廣告收入。 |
|
6 |
Meta |
社群媒體與 AI |
AI 驅動的廣告投放,Llama AI 模型,Instagram 和 WhatsApp 的業務增長 |
|
7 |
特斯拉 |
電動汽車與 AI |
全自動駕駛 (FSD) 軟件,電動車生產規模擴大,AI 機器人技術創新 |
學習如何交易:課程和詞典 Apple (AAPL)
Apple 在消費科技領域依舊佔據主導地位,同時 iPhone 仍然是其主要收入來源。Apple 正加速推進 AI 技術,透過自研 M 系列和 A 系列晶片增強計算能力,並在 iOS 和 macOS 系統中引入由 AI 驅動的最新功能。此外,iCloud、Apple Music 和 App Store 等服務業務帶來了穩定的持續收入,進一步鞏固了公司長期、且穩步的發展基礎。
-
如需了解更多關於 Apple 股票的資訊,請查看我們的 Apple 交易指南。
6.0E-5 Microsoft (MSFT)
Microsoft 在 AI 和雲端運算領域持續擴展業務,其雲端平台 Azure 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雲端服務提供者,僅次於 AWS。借助與 OpenAI 的合作,公司將 ChatGPT 等 AI 技術深度融入 Microsoft 365 和 Copilot 等核心產品。同時,Windows 和 Teams 等企業軟件在商業市場需求穩定,為 Microsoft 貢獻可觀收入。
-
如需了解更多關於 Microsoft 的資訊,請查看我們的 Microsoft 交易指南。
3 Nvidia (NVDA)
Nvidia 在 AI 半導體行業佔據領先地位,其高性能 GPU 為 AI 訓練和數據中心計算提供強大算力。此外,H100 和 Blackwell GPU 系列廣泛應用於 AI 模型訓練、雲端運算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領域。不僅如此,Nvidia’s 的遊戲和專業圖形渲染業務同樣受益於 AI 在影像處理和視覺計算領域的持續進步。
-
如需了解更多關於 Nvidia 的資訊,請查看我們的 Nvidia 交易指南。
4 Amazon (AMZN)
Amazon 的 AWS 雲端運算業務是公司最核心的利潤來源,向全球企業提供 AI 和雲端運算解決方案。此外,Amazon 在電商領域深度應用 AI 技術,優化個人化推薦,提升倉儲自動化水平,並推動無人機配送的發展。同時,包括 Prime 會員和 Amazon Music 在內的訂閱服務,亦為公司提供了穩定且多元化的收入來源。
-
如需了解更多關於 Amazon 的資訊,請查看我們的 Amazon 交易指南。
5 Alphabet (GOOGL)
Alphabet 憑藉佔據全球 90% 以上搜尋市場份額的 Google,在搜尋和數碼廣告領域保持主導地位。Alphabet 持續加大對 AI 的投資,推出 Gemini(前稱 Bard)優化用戶的搜尋體驗,並拓展 Google Cloud 的 AI 賦能服務。同時,YouTube 依託 AI 推薦演算法和廣告系統,依然是 Alphabet 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
如需了解更多關於 Alphabet(前稱 Google)的資訊,請查看我們的 Alphabet 交易指南。
6 Meta (META)
Meta 利用 AI 技術優化廣告業務,覆蓋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 等核心平台。Llama AI 模型推動生成式 AI 發展,而 AI 推薦演算法則提升用戶互動體驗和內容分發效率。儘管元宇宙業務仍面臨挑戰,Meta’s 的廣告收入仍然持續增長,並透過降本增效策略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
如需了解更多關於 Meta 的資訊,請查看我們的 Meta 交易指南。
7 Tesla (TSLA)
Tesla 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其全自動駕駛 (FSD) 軟件是 AI 發展戰略的核心之一。此外,Tesla 正在積極推進 AI 機器人技術,研發 Optimus 仿人機器人,並依託 Megapack 電池系統擴展能源存儲業務,不斷強化其長期創新佈局。
-
如需了解更多關於 Tesla 的資訊,請查看我們的 Tesla 交易指南。
「七巨頭」股票的選定標準是什麼?
「七巨頭」 (Magnificent 7) 不是一個正式的股票指數,而是一種非官方的市場分類,因此沒有固定的納入標準。入選的公司通常具有市場領導地位、穩健的財務表現,並對主要股指產生深遠影響。
以下幾個重要因素決定了一家公司是否能躋身「七巨頭」之列:
-
市值規模:「七巨頭」股票均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其總市值在 US 500 和 US Tech 100 中佔據重要份額,對整體市場走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財務表現:這些公司長期保持強勁的收入增長和穩健的盈利能力。儘管盈利水平可能有所波動,但持續擴大的營收規模是它們的共同特徵。
-
對股指的影響:由於在主要股指中佔據較高權重,「七巨頭」股票的價格波動往往能夠影響整個市場的走勢,並帶動相關行業板塊的表現。
-
創新能力與行業領導地位:「七巨頭」覆蓋人工智能 (AI)、雲端運算、電商、半導體、電動汽車、數碼廣告及消費電子產品等高增長行業。它們不僅在各自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還透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推動行業變革並塑造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市場趨勢、財務表現或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七巨頭」的構成也可能隨之調整,以更準確地反映市場動態和投資者的關注重點。
「七巨頭」股票的構成是否發生過變化?
「七巨頭」 (Magnificent 7) 於 2023 年開始受到市場關注,成為科技領域最具影響力股票的代表。這一概念的興起,反映了人工智能 (AI)、雲端運算以及高增長企業在金融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七巨頭」 並非全新的概念,而是延續了歷史上多個知名股票組合的趨勢,例如 Nifty Fifty 和 FAANG。
20 世紀 70 年代,「Nifty Fifty」 代表了一批市值較高、增長迅速的美國公司,涵蓋工業、消費品、醫療保健和新興科技等多個行業。IBM、Xerox 和 Coca-Cola 等企業被視為「只需買入、無需抉擇」 (one-decision) 的長期成長股,市場普遍認為它們可以在任何經濟環境下持續增長。然而,1973-74 年的市場崩盤事件徹底暴露了這些股票的高估值問題,許多公司未能維持增長,致使 Nifty Fifty 逐漸失去市場主導地位。
進入 2010 年代,FAANG(Facebook(現為 Meta)、Apple、Amazon、Netflix 和 Google(現為 Alphabet))這一概念由市場評論員(包括 Jim Cramer)推廣,並迅速受到廣泛關注。這些公司受益於社群媒體、流動技術和電商的迅速崛起,在全球範圍內積累了龐大的用戶群和強大的市場影響力。
到了 2023 年,市場重心轉向 「七巨頭」 (Apple、Microsoft、Amazon、Alphabet、Meta、Nvidia 和 Tesla),這一變化反映了更廣泛的市場趨勢。這一轉變並非簡單替換 FAANG,而是擴展了市場的關注重點,涵蓋 AI 硬件、半導體、雲端運算、電動汽車及企業級軟件等高增長行業。這一變化反映了科技行業的演進、市場領導者的更迭,以及投資者對未來增長趨勢的關注。
交易「七巨頭」股票:機遇與潛在風險
「七巨頭」 (Magnificent 7) 作為市場的科技領軍企業,憑藉創新和市場主導地位,為投資者提供了潛在的交易機會。然而,這些股票也會面臨估值壓力、監管審查和行業競爭等風險。
AI 驅動發展,競爭日趨激烈
「七巨頭」 彙聚了美國 AI 領域的領軍企業:Nvidia 在 AI 晶片製造方面佔據主導地位;Microsoft 透過與 OpenAI 合作,將 AI 深度融入產品生態;Alphabet 持續研發 Gemini AI 模型,增強其 AI 技術實力。隨著 AI 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這些企業的收入增長受到強勁推動。然而,市場競爭亦日趨激烈:AMD 推出 MI300 系列 AI GPU,挑戰 Nvidia 在高性能 AI 計算領域的領先地位;Meta 加快自研 AI 模型(如 Llama)的開發,以減少對外部 AI 解決方案的依賴;Apple 也在加速 AI 集成,努力降低對第三方供應商的依賴。如果競爭對手成功搶佔市場份額,AI 領域的龍頭企業也可能面臨利潤率下滑的壓力。
科技股的市場代表性及風險敞口
「七巨頭」 在股市中佔據重要地位,其總市值占 US Tech 100 近 60%,在 US 500 中占比超過 30%。由於權重較高,它們的股價波動往往會影響整體市場走勢。在科技行業景氣週期,樂觀的市場情緒和強勁的機構資金流入可能推動這些股票跑贏大盤。但過度依賴科技行業也意味著它們容易受到行業調整的影響,例如 AI 投資放緩、雲端運算支出減少或半導體需求下降,都可能對股價構成壓力。
監管審查與企業應對策略
2024 年 3 月,美國司法部對 Apple 提起反壟斷訴訟,指控其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主導地位構成非法壟斷。然而,科技公司亦在主動調整策略,以適應監管環境。Microsoft 在歐洲市場拆分 Teams 和 Office,以避免潛在的罰款;Apple 也在調整 App Store 的費用結構,以符合歐盟的新規。如果這些公司能夠成功管理監管風險或妥善解決法律訴訟,可能有助於短期股價的穩定。
估值與盈利增長
「七巨頭」 的交易估值普遍處於高位。其中:Nvidia 的 市盈率 (P/E) 一度超過 60 倍,反映市場對 AI 業務的高增長預期;Tesla 的估值依賴於 AI 發展、電動汽車的普及以及能源存儲業務的長期擴張。高估值可以持續,前提是盈利增長保持強勁,特別是在 AI、雲端運算和半導體領域。然而,若出現以下情況,此類高估值企業可能面臨股價下行壓力。雲端運算支出放緩,可能影響 Microsoft、Amazon 和 Alphabet 的收入增長情況;Tesla 若面臨需求疲軟或因降價導致利潤率收縮,其估值也可能受到衝擊。
宏觀經濟與利率環境
積極的經濟前景、企業 AI 投資增長、政府採購合同以及政府對晶片產業的激勵措施(如美國 CHIPS 法案),都可能推動 「七巨頭」 股價上漲。
然而,利率仍是主要風險。如果央行維持更長時間的高利率,成長型股票可能承壓,因為較高的貼現率會降低未來盈利的吸引力,從而削弱市場對這些高估值科技股的需求。
-
在我們的全面股票交易指南中,了解更多股市相關資訊。
如何透過差價合約 (CFD) 交易「七巨頭」股票
「七巨頭」 (Magnificent 7)——Apple、Microsoft、Alphabet、Amazon、Nvidia、Meta 和 Tesla——可透過多種交易工具進行交易,其中包括差價合約 (CFD)。差價合約 (CFD) 允許交易者在無需持有實際股票的情況下,對價格波動進行投機,並支持做多(買入)和做空(賣出)交易。
-
選擇合適的交易平台:選擇一家受監管的差價合約經紀商,確保其提供 「七巨頭」 股票的交易機會,並擁有極具價格競爭力的點差、完善的交易工具和穩定的交易環境。
-
制定交易策略:確定您的交易方向:如果預計股價上漲,可選擇做多(買入);如果預期股價下跌,可選擇做空(賣出)。結合基本面分析、技術指標和市場情緒,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以優化決策並提升交易效率。
-
使用風險管理工具:考慮使用風險管理工具來減少潛在損失。止損單 (Stop-loss) 可幫助控制虧損風險*,而 止盈單 (Take-profit) 則有助於鎖定潛在收益。如需了解更多風險控制策略,請查看我們的全面風險管理指南。
-
分析市場趨勢:密切關注經濟數據、財報表現和行業動態。這些因素可能影響股價走勢,並對交易決策產生重大影響。
-
執行交易並靈活調整:根據市場分析和交易策略開立頭寸,並隨著市場變化動態調整交易計劃,以確保風險與收益的合理平衡。
*止蝕不保證執行。保證止損單可能會產生額外費用。
在我們的全面差價合約交易指南中,了解更多關於差價合約 (CFD) 交易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