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以太坊?交易者指南

了解以太坊及其原生加密貨幣以太幣 (ETH) 的歷史價格走勢,包括去中心化應用 (dApps)、NFT 等,以及如何透過 Capital.com 的差價合約 (CFD) 交易 ETH/USD。
什麼是以太坊?
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去中心化的第一層區塊鏈,由加拿大程式設計師 Vitalik Buterin 開發,並於 2015 年正式推出。Buterin 設想以太坊成為新一代區塊鏈網路,不僅支援加密貨幣交易,還能拓展至更多應用場景,以突破比特幣的局限性。
不同於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第一代區塊鏈主要用於去中心化交易,第二代區塊鏈(如以太坊)引入了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智能合約是一種自動執行的協定,且協定條款直接寫入代碼中,無需中介機構介入,從而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
此外,以太坊的底層技術支援第二層網路、加密貨幣和非同質化代幣 (NFT) 的創建,進一步豐富了其生態系統。第二層網路旨在提高交易處理效率,同時,這些網路上的交易仍依賴以太坊的原生加密貨幣——以太幣 (ETH) 進行結算。。
以太幣 (ETH) 是以太坊網路的功能型代幣 (utility token),主要用於支付交易費用和參與質押,以保障網路的正常運行。作為全球市值排名第二的加密貨幣,ETH 交易活躍,流動性強,常與比特幣 (BTC) 和美元 (USD) 組成交易對,在市場上廣泛流通。
什麼是以太坊經典 (Ethereum Classic)?
以太坊經典 (Ethereum Classic) 誕生於 2016 年,源於以太坊社區因 DAO 事件引發的分歧,並最終透過投票決定進行硬分叉。事件起因是駭客攻擊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盜走超過 350 萬枚以太幣 (ETH)。為應對此次危機,以太坊網路分裂為以太坊 (Ethereum) 和以太坊經典 (Ethereum Classic) 兩條獨立的區塊鏈。
以太坊經典是一個第一層區塊鏈,保留了原始的以太坊網路,並未採用硬分叉後的更改。它與以太坊一樣支援智能合約,其原生加密貨幣以太坊經典幣 (ETC) 可用於點對點支付、交易以及支付網路費用。
兩者的核心區別在於,以太坊透過修改區塊鏈代碼回滾 DAO 事件的影響,而以太坊經典則堅持「代碼即法律」 (Code is Law) 的理念,強調區塊鏈不可篡改,維護原鏈不變。相比之下,以太坊更注重靈活性,並不斷升級技術,例如 2022 年的「合併」 (The Merge),將共識機制從工作量證明 (PoW) 轉換為權益證明 (PoS)。
以下是以太坊和以太坊經典的主要相似點與區別。
以太坊 | 以太坊經典 | |
起源 | 由 Vitalik Buterin 於 2015 年推出,旨在打造下一代區塊鏈網路 | 2016 年,由於 DAO 駭客事件引發社區分歧,透過硬分叉最終創建 |
加密貨幣 | 以太幣 (Ether, ETH) | 以太坊經典幣 (ETC) |
共識機制 | 權益證明 (PoS) | 工作量證明 (PoW) |
理念 | 注重靈活性和創新,優先考慮可擴展性和持續升級 | 堅持「代碼即法律」原則,強調不可篡改性 |
開發與升級 | 開發進展迅速,包括「合併 (The Merge)」等重大技術升級 | 開發力度有限,較少進行重大升級 |
智能合約和 dApp 支援 | 擁有豐富的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 生態系統,支援大量 DeFi 項目 | 支援智能合約和 dApp,但生態系統規模較小 |
代幣供應量 | 無固定供應上限,透過嚴格管理發行量來實現通縮 | 供應量上限為 2.107 億枚 ETC |
市值 | 市值為全球第二大的加密貨幣 | 市值低於以太坊 |
保全人員 | 切換至 PoS 後,網路安全性大幅提升 | 因算力較低,曾多次遭遇 51% 攻擊(即多數攻擊) |
社區與採用 | 社區規模龐大且活躍,廣泛被用戶和開發者採用 | 社區規模較小,主要由小眾群體支持 |
以太坊如何運作?
以太坊是一個區塊鏈網路,可以理解為公開的數碼分類帳,用於記錄加密貨幣交易。該分類帳具有高度透明性且難以篡改,確保了數據的完整性。這種特性透過共識機制實現,保障了區塊鏈的不變性。
最初,以太坊採用了與比特幣相同的工作量證明 (PoW) 共識機制。PoW 透過「挖礦」來驗證交易,即使用計算能力解決複雜的演算法問題。雖然這種方式在保障安全性上非常有效,但隨著以太坊網路的擴展,其缺點也逐漸顯現,例如高能耗和擴展性不足。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以太坊引入了更加高效的權益證明 (PoS) 機制。在 PoS 模式下,交易透過質押 ETH 來驗證,而驗證者需鎖定一定數量的 ETH 才能參與驗證過程。這種方法顯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時降低了普通用戶參與的門檻。相比 PoW,PoS 更加環保且更具可持續性。
儘管以太坊沒有固定的供應上限,但透過EIP-1559等機制,網路能夠逐步減少流通中的 ETH 數量。交易經過驗證後會被記錄到區塊中,而驗證者在成功創建區塊後會獲得 ETH 獎勵。
以太幣 (ETH) 的歷史價格走勢如何?
自以太坊在 2014 年透過 ICO 募集 1557 萬美元以來,以太坊及其原生代幣以太幣 (ETH) 一直備受關注。自 2015 年主網正式上線以來,ETH 的價格經歷了顯著波動,這些波動既反映了市場對以太坊技術發展的關注,也體現了加密貨幣行業整體趨勢的變化。
過去的表現並不能保證未來的結果
2016 年,以太坊經歷了 DAO 駭客事件,超過 350 萬枚 ETH 被盜,暴露了智能合約的安全性漏洞。為應對此次危機,以太坊社區決定進行硬分叉,分裂為以太坊和以太坊經典。這一事件儘管解決了技術問題,但對市場信心造成了嚴重打擊,ETH 價格因此下跌。
2017 年,隨著加密貨幣市場進入牛市,ETH 價格大幅上漲。在 ICO 熱潮中,以太坊區塊鏈成為許多代幣發行的首選平台,推動了對 ETH 的需求。此外,加密貨幣的快速普及促使 ETH 期貨於 2021 年 2 月推出,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地位。
2018-2019 年,加密市場進入寒冬期,ETH 價格隨之下跌。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的審查日益嚴格,再加上基於以太坊 ERC-20 標準的欺詐性代幣發行引發市場擔憂,投資者情緒轉向悲觀,ETH 價格陷入長期低迷。
2020 年,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快速發展推動了 ETH 需求激增,使 ETH 價格逐步從低谷反彈,並在 2021 年 11 月創下 4891.70 美元的歷史新高。這一波漲勢的主要驅動力包括 NFT 的爆發式增長、DeFi 生態的擴展,以及對以太坊 2.0 升級(特別是「合併 (The Merge)」的推出)的強烈期待。
2022 年,ETH 價格波動明顯,受到加密市場整體下滑和宏觀經濟因素(如持續通脹、加息政策及經濟不確定性)的雙重影響。然而,以太坊成功完成了「合併」(將共識機制從 PoW 轉為 PoS),顯著增強了市場信心。這一升級減少了 ETH 的發行量,並引發了潛在的通縮效應,為價格走勢提供了支撐。2023 年,隨著市場逐步回暖,ETH 延續了穩定增長的勢頭,同時以太坊生態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
2024 年,ETH 價格波動較大,受技術升級、監管政策變化及加密貨幣市場整體趨勢等多重因素影響。年初,「坎昆升級 (Cancun upgrade)」(EIP-4844 或稱 Proto-Danksharding)的推出顯著降低了第二層網路的交易成本,進一步推動了以太坊生態中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 的廣泛採用,為 ETH 的增長注入了新動力。
影響以太幣 (ETH) 即時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ETH 價格通常與比特幣 (BTC) 及整體市場情緒同步波動,但它也受到一系列獨特因素的影響,包括技術升級、市場競爭、監管政策、媒體報導以及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 和 DeFi 的發展。
技術進步和網路升級 – 以太坊的技術升級往往對 ETH 價格產生顯著影響。重大更新(如「合併 (The Merge)」)通常會在發布前後引發市場波動。如果升級順利,提升了網路的可擴展性、安全性和效率,則 ETH 價格可能上漲。相反,如果升級延期或出現技術問題,可能會影響市場信心,導致 ETH 價格下跌。
競爭性區塊鏈的影響 – 以太坊面臨來自 Cardano、Solana 等競爭性區塊鏈的挑戰,其原生代幣 ETH 的價格亦會受到影響。如果這些網路在交易速度、成本或可擴展性方面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可能會吸引開發者和用戶遷移,進而降低對 ETH 的需求。然而,憑藉持續的技術創新、龐大的社區支持以及廣泛的應用生態,以太坊依然保持著行業領先地位,這為長期推動 ETH 價格增長提供了可能。
比特幣及整體市場趨勢 – ETH 價格往往受比特幣及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當 BTC 價格大幅上漲時,ETH 及其他山寨幣也可能隨之上漲。積極趨勢(如機構採用率提升或有利的監管消息)可能推動整個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相反,市場低迷或負面消息可能導致 ETH 價格承壓下跌。
監管動態 – 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是影響 ETH 價格的重要因素。例如,禁止中心化交易所或實施嚴格的合規要求可能降低市場流動性,壓低 ETH 價格。相反,明確的監管框架或政府對區塊鏈技術的認可可能增強市場信心,推動更廣泛的採用,從而促進 ETH 價格上漲。
市場情緒與媒體報導 – 媒體報導和市場情緒是影響 ETH 價格波動的重要因素。正面的新聞(如機構採用 ETH、知名投資者的支持或重大技術突破)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入場,推高價格。相反,負面報導(如駭客攻擊、監管打壓或市場恐慌)可能削弱信心,導致 ETH 價格下跌。
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 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採用 – 以太坊的生態系統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和 非同質化代幣 (NFT) 領域廣泛應用,這些應用的發展直接影響 ETH 需求。ETH 作為以太坊網路的主要交易費用 (Gas) 結算貨幣,其需求與 dApp 生態的活躍度密切相關。更多的 dApp 採用可能增加 ETH 的使用量,從而推高 ETH 價格。然而,高昂的 Gas 費用或網路擁堵可能促使用戶轉向更便宜、更高效的替代方案,從而降低對 ETH 的需求,影響其價格走勢。
以太幣 (ETH) 的交易時段
ETH 在去中心化區塊鏈網路上運作,該網路每週 7 天、每天 24 小時均處於活躍狀態。這意味著您可以隨時交易 ETH,包括週末和節假日。
- 加密貨幣交易所– 許多交易所提供 24/7 全天候交易,允許交易者持續參與市場。
- 線上交易平台– 一些可靠且值得信賴的經紀商透過差價合約提供交易 ETH 的途徑。
如果您選擇交易差價合約,您可以造訪我們全面的 ETH/USD 價格圖表,即時追蹤以美元計價的 ETH 表現。
您也可以查看 ETH/BTC、ETH/GBP 和 ETH/EUR 價格圖表。
密切關注與該加密貨幣有關的市場活動將幫助您隨時了解可能影響其價格短期變動的關鍵基本面或技術面事件。
如何交易以太幣 (ETH)
ETH 作為一種加密貨幣,可以直接在加密貨幣交易所或透過點對點的方式進行交易。交易者還可以選擇透過衍生品交易 ETH。衍生品是一種金融工具,即從基礎資產的價格中獲取(或「衍生」)其價值的金融產品。
您可以使用差價合約 (CFD) 來交易以太幣 (ETH) 對的價格。差價合約 (CFD) 作為一種合約,通常在經紀商和交易者之間簽訂,其中一方同意在交易開倉至平倉期間向另一方支付證券價值的差額。
無論您認為 ETH 對將上漲(「做多」)還是下跌(「做空」),您都可以使用差價合約來進行交易。差價合約 (CFD) 允許您利用杠杆,以相對較小的資金投入建立更大的交易倉位。杠杆在放大潛在盈利的同時也放大了潛在虧損,這使得差價合約交易具有風險。
您可以透過 Capital.com 查看我們的加密貨幣交易全面指南,了解更多關於加密貨幣交易的詳細資訊。
除差價合約之外,您還可以透過期貨、期權、ETF 和共同基金等工具交易 ETH 對。每種產品都是差價合約杠杆交易的替代選項,以滿足不同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