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位!7.2万亿现金“出逃股市”,暗藏什么信号?

7.2万亿美元,这是目前在股市场外“观望”的现金总额,并且刚刚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两个经济体的总和,而且还在迅速增长——仅在过去两年就增加了两万亿美元。对比来看,从1981年到2001年年,这笔现金增长同样规模,花了整整二十年。

这笔巨额资金大多储存在货币市场基金中,也就是低风险的避风港资产,包括现金和国债等,投资者会将资金“停放”在这里,等待更好的入市机会。没错,一大堆“干火药”在场外待命,听起来可能是个利好信号。但历史告诉我们,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三次经济衰退,都紧随货币市场现金的剧烈增加之后

比如说,在2000年代初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货币市场基金也曾快速增长;不到十年后,这些基金以更快速度再创新高,随后就是2008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和金融危机;再到2019年,又一次激增,紧接着就是疫情冲击。今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类似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解读?这是利好的信号,代表资金正在等待机会?还是即将到来的下跌预警?

投资者为何纷纷离场选择持有现金?

其实,这背后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基于两个因素:持有现金的收益,以及把钱投出去的风险。目前短期利率较高,让货币市场基金的吸引力远超以往。看看这张图表,展示了美国通胀率与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到,过去两年联邦基金利率一直高于通胀率,当前为4.3%,而通胀率为2.4%。即便近期美联储已开始降息,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依然颇具吸引力。

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将资金放入无风险资产,几乎稳稳获得超过2%的回报。在当前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这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当前股市估值已处于极高水平

对比2021年,当时现金收益为0%,通胀却高达5%,那时候持有现金毫无吸引力,放在场外就是“吃灰”。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你用通胀率减去联邦基金利率,就能得出它们之间的“利差”。当这条线在0以上,就说明联邦基金利率高于通胀,此时持有现金的收益更具吸引力。

在2010年至2019年这段时期,通胀率高于利率,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几乎停滞。而从2023年中开始,利率再次领先于通胀,现金流入再度飙升。

巴菲特指标显示:很多公司估值过高

还有另一个原因,解释为何这么多资金迟迟不入市:投资者普遍认为市面上缺乏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而且他们也有理由这么认为——当前股市估值已处于极高水平。我们来看看著名的“巴菲特指标”——即股市总市值与GDP的比值,用来衡量股市是否被高估。

目前该指标高达200%,也就是股市总值是美国年GDP的两倍,创历史新高,远超长期平均水平,高出近两个标准差。对像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很多公司估值过高,可能即将面临回调。这使得在股市中冒更大风险的吸引力,远远不如持有收益率高于往常的现金。

当然,在避险环境中,投资者也会考虑房地产等其他领域。但当前房市同样高不可攀:三十年期按揭利率已创下2006年以来新高,正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的水平。这让首次购房者望而却步,进一步提升了“持有现金”作为保值手段的吸引力。

投资者将货币市场基金视作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总结来看,诱人的现金收益率 + 其他资产吸引力不足,是投资者将大量资金转移至场外的主因。那么问题来了:这对股市意味着什么?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历史背景。看看这张图表:它显示了货币市场基金与标普500指数的走势对比。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两者是同时上涨的。这说明,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股市上涨的同时,现金也可以堆积。原因就在于:当时的联邦基金利率也远高于通胀,也就是说,现金依然具备投资吸引力。投资者将货币市场基金视作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在享受股市收益的同时,也能获得无风险的利息回报。

因此,虽然市场中现金激增可能像是风险信号,但在当前这种利率高于通胀的背景下,这是一种合理的资金安排方式。

要真正判断当前是牛市起点还是下跌前兆,关键在于未来哪个因素将成为“决定性力量”?

不过,这也让市场心态出现“分裂”:一方面,被高估值吓退的风险规避者将资金转向现金;另一方面,依然追求上涨空间的风险偏好者继续投资股票,甚至转向黄金与比特币等资产。要真正判断当前是牛市起点还是下跌前兆,关键在于:未来哪个因素将成为“决定性力量”?

这就引出了两种可能的情境:

乐观情景:如果美联储继续降息,股市平稳回升且波动率降低,我们可能会看到:投资者开始动用这7万亿美元的现金,重新进场,追求更高回报。这将重现1980、1990年代的局面——现金和股市同步上涨,场外资金成为上涨动力,而非下跌前兆。

悲观情景:如果美联储继续维持高利率,而股市回升乏力,甚至再次下跌,那么场外资金可能进一步积累,这将更倾向于成为一个风险信号,类似于科技泡沫或房地产危机前的局面。

Capital.com 将持续为你跟踪货币市场基金的走势,以及投资者如何部署这些巨额现金,并带来最新的市场趋势。

 

Capital.com 是一个仅执行交易的经纪平台,Capital.com 网站上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不应被视为销售要约或购买其适用产品或证券的要约邀请。对于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陈述或保证。

此处所提供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未考虑任何投资者的个人财务状况或目标。任何可能提供的与过往表现有关的信息都不是未来结果或表现的可靠指标。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Capital.com(或任何附属机构或雇员)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对因使用所提供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任何人根据该信息采取行动均需完全自行承担风险。

任何可构成“投资研究”的信息均未按照旨在促进投资研究独立性的法律要求编写,因此应被视为营销传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