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交易詳解:如何進行日內交易

閱讀我們的綜合指南,探索日內交易的世界。
什麼是日內交易?
日內交易是指在一天之內買賣金融工具的策略。日內交易者通常在市場開盤時開始交易,並在收盤時結束交易。日內交易的目的是從小幅的價格波動中獲利。
日內交易者可以交易一系列金融品種,從金融衍生品到股票、 外匯、指數和大宗商品等資產。
要點
- 日內交易涉及在同一市場交易日內開倉和平倉。
- 日內交易者試圖從資產的短期價格波動中獲利。
- 日內交易具有較高的風險,交易者應當自行開展研究,並牢記價格可能上漲也可能下跌,並且交易的資金量切勿超過本人可以承受的虧損範圍。
- 日內交易不同於傳統的長期投資,後者旨在買入並長期持有某種資產或工具,期望其價值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增長。
- 從歷史上看,日內交易曾是大型金融公司、銀行和金融專業人士的專屬策略。然而,隨着在線交易平台的發展,金融行業以外的散戶也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日內交易。
日內交易詳解
日內交易基於市場或資產的價格波動。這意味着,在許多情況下,交易者可能會考慮波動較大的資產。資產的相對流動性也是日間交易者應當考慮的因素。
差價合約等衍生品是日內交易的熱門品種,它們允許賣空和使用槓桿(可能存在限制),這將同時放大盈利和虧損。
差價合約允許交易者無需實際擁有標的資產即可交易資產價格的波動。
日內交易策略
在進行日內交易時,有一系列策略可供交易者選擇。這包括但不限於:
關鍵指標 | 關鍵概念 | |
區間交易 | 支撐位與阻力位;順勢指標 (CCI) | 識別一天中資產價格的高點和低點(區間),以確定入場和退場點。 |
逆勢交易 | 投資者情緒指標 | 逆市場情緒交易,例如,在熊市中買入,在牛市中賣出。 |
突破交易 |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 (MACD)、相對強弱指數 (RSI)、成交量指標和其他震盪指標 | 交易突破其交易區間(外部支撐和阻力位)並伴有強勁動量的資產。 |
新聞交易 | 基本面分析;財報;經濟數據 | 基於影響資產價格的新聞進行交易,而不是基於技術面分析。 |
均值回歸交易 | 移動平均線 (MA);MACD;RSI | 識別處於上升趨勢的資產,回調時買入,反彈後賣出。在做空的情況下則反之。 |
配對交易 | 兩種證券的歷史相關性 | 交易市場中的兩種相關資產,對其中一種資產開設多頭倉位,對另一種資產開設空頭倉位,以利用影響兩者的趨勢進行投機交易。 |
日内交易的规则和风险
日內交易的規則因地區而異,取決於交易者所處的司法管轄區。確保您親自進行研究、瀏覽政府網站和其他官方來源。
然而,有些市場風險是始終存在的。市場可能會朝着與交易者倉位相反的方向變動。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交易者可能會面臨虧損。在學習日內交易時,確保對您要交易的資產進行審慎調查。請記住,價格可能會朝着與您倉位相反的方向變動,因此交易的資金永遠不要超出您能承受的虧損範圍。
如何開始日內交易
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開始日內交易:
-
選擇您想要交易的金融品種:您可以選擇股票、衍生品或其他資產。具體取決於您的風險承受能力、市場經驗和交易目標。
-
在經紀商處開設交易賬戶:散戶交易者可以從眾多經紀商中進行選擇,從折扣經紀商到全方位服務經紀商。在尋找合適的經紀商時,確保根據您的個人需求進行審慎調查。
-
制定日間交易策略:您可以使用技術面和基本面分析,制定符合您目標的交易策略。
日內交易範例
日內交易股票的一個例子是特斯拉 (TSLA) 2023 年 2 月 14 日的表現。
繼巴克萊一位高級分析師對特斯拉給予「買入」評級和 275 美元的目標價(當日股價為 192 美元)後,該股當日上漲逾 7%,盤中漲幅一度達到 9%。
日內交易者可以在特斯拉以 191.94 美元開盤時(大約與分析師做出預測的時間一致)買入,然後在該股股價達到盤中高點 209.25 美元時賣出退場。
請注意,此範例僅用於參考目的。當然,如果該股票沒有受到評級的影響,或者受到反向影響,交易者可能會遭遇虧損。
以上範例僅用於參考目的。
日內交易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交易者在日內交易時應當避免以下幾個錯誤:
-
未能親自研究:如果交易者未能親自進行研究,就可能因為了解的資訊不足而面臨損失資金的風險。
-
交易流動性不佳的資產: 如果交易的資產流動性不足,則可能無法及時賣出。
-
無法控制情緒: 能夠較好地控制情緒的交易者可能比那些被情緒支配的交易者更容易做出理性的決定。
結論
日內交易是指在同一交易時段或同一天內開倉和平倉的交易方式。日內交易策略包括但不限於區間交易、逆勢交易、配對交易和新聞交易等。
要開始日內交易,您需要選擇交易品種(例如衍生產品),然後開設一個經紀賬戶,並制定適合您目標的交易策略。親自進行研究、避免交易流動性不足的資產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將對日內交易者有幫助。
日內交易具有較高的風險。交易者應當自行開展研究,並牢記價格可能上漲也可能下跌,並且交易的資金量切勿超過本人可以承受的虧損範圍。